古六大茶山,也称江内六大茶山,江北六大茶山,这条江就是澜沧江,古六大 茶山指的是澜沧江北的六大茶山,包括:倚邦、革登、莽枝、蛮砖、攸乐(基诺)、曼撒(易武)。
1、古六大茶山的位置
就地理位置来说,以澜沧江为界,古六大茶山位于澜沧江西北方向,所以被称为江北六大茶山或江内六大茶山;新六大茶山为于澜沧江西南方向,所以新六大茶山又被称为“江南六大茶山”或“江外六大茶山”。而现在我们所说的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是为了避免混淆而区分出来的。攸乐茶山现属景洪市,其余五大茶山均在勐腊县。其中,曼撒在易武乡,革登、莽枝、蛮砖、倚邦在象明乡(据说,象明是以孔明山、野象山合名而得)。
2、古六大茶山的历史
清乾隆进士檀萃《滇海虞衡志》载,"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曼撒,周八百里。据史料所载,初代古六大茶山最早出现在清朝乾隆年间,归属于当时清朝对普洱茶进行管理的政府机构普洱府管辖,而当时因为历史原因只将澜沧江以东的地区划归普洱府管辖,而澜沧江以西的六大茶山没有在管辖范围内,所以在清朝的文献中没有相关记载。而初代新六大茶山在民国及建国后才出现的。
3、古六大茶山普洱茶的特点
易武
易武地名为傣语,意为“美女蛇居住之地”,因易武有个花蛇洞地名由此而得。“六大茶山易武占一山半。”说明历史上易武茶山的面积在六大茶山中居首位。
易武茶区包含整个易武乡的产茶区,也包含着过去的慢撒茶山。易武七村八寨中,七村是指:麻黑、高山村、落水洞、曼秀、三合社、易比、曼洒;八寨是指刮风寨、丁家寨(瑶族)、丁家寨(汉族)、旧庙、倮德、大寨、张家湾、新寨。
易武山茶是标准的大叶种茶,具有条索黑亮、较长、泡条,汤色金黄,苦涩较轻、香气较好,汤中带甜,汤质较滑厚、回甘较好、陈化较快等特点。
云南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之一,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象明乡。倚邦在傣语中本称为“唐腊”。倚邦,即茶井的意思。在六大茶山中,倚邦茶山的海拔最高,三百六十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几乎全是高山。倚邦古茶山的茶园主要集中在曼松(含背阴山)、嶍崆、架布、曼拱、麻栗树、弥补和倚邦老街附近等。其中,清朝时期的贡茶就出自曼松,即使是如今,曼松在普洱茶界依旧拥有极高的地位。
倚邦是小叶种为主,芽头较小,条索较短细,汤色黄绿,叶底黄绿,苦淡,苦中带甜,涩显于苦,汤质饱满;回甘快且较长久,香气显,由于长于山野,环境好,山野韵好,杯底留香。
革登
革登山在倚邦茶山和莽枝茶山之间,位于今勐腊县象明乡境内,面积约150平方公里。革登为布朗语,意为很高的地方。从地名便知,革登有布朗族居住过。革登茶山在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小。面积虽小,但因离孔明山最近,并且有一棵特大的茶王树,因而在六大茶山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傲人的名气。至今革登茶区仅存茶房、直蚌、撬头山等几片古茶园,累计不足500亩,剩下的只有断碣残碑。
革登茶叶属于大小叶种混生,干茶淡淡花果香中有香甜味,开汤橙黄透亮,入口有独特的山野气息,茶气强烈,回甘生津快,甘香浓郁香气持久,汤质顺滑细腻。
莽枝
莽枝古茶山,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乡。千年前已有少数民族在莽枝山居住种茶。莽枝山脚的曼赛、速底等村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至少在元代已有成片的茶园。明朝末年有内地商人进入莽枝山贩茶。中国清康熙初年,莽枝茶山的牛滚塘已是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叶集散地。主要村寨有:秧林、红土坡、曼丫等。
莽枝古茶山的茶叶属乔木中小叶种,汤色呈深橙黄色,入口较苦涩,回甘猛烈、生津快,香气清新怡人。
蛮砖
蛮砖山位于象明乡南部,易武西面。按照传说蛮专是因当年诸葛亮在此埋下铁砖而得名,因此蛮专也写作“蛮砖”。蛮砖山东接易武,北连倚邦,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清代有茶园万亩以上,在清代已有较高评价。《本草纲目拾遗》和《滇海虞衡志》中都提到六大茶山的茶“以倚邦、蛮专者味较胜”。蛮砖茶山包括曼庄、曼迁、八总寨、瓦毫、么连、曼林、小曼毫新曼拱、落水洞、丫口寨、大谷仓、高山、老孟寨、小曼乃、纳龙坝大歇场等地。
蛮砖山茶的特征是:条索黑亮、粗长、泡条;汤色黄绿,叶底黄绿;苦涩较轻,相似易武,汤中带甜,回甘快而且较久;汤质饱满、厚滑;茶树生于山林、环境好,山野气韵较强,杯底留香持久。
攸乐
攸乐山现名基诺山,历来被列为古六大茶山之首,攸乐山位于今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乡境内,隔补远江(小黑江)与革登茶山、莽枝茶山、孔明山相望。基诺山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海拔575~1691米,平均气温18~20℃,年降水量平均1400毫米,土壤以酸性红壤为主,是适于种茶的地区。
攸乐山现存古茶园面积约2900余亩,古茶树、古茶园大多分布在海拔1100~1300米之间,土壤类型多为砖红壤。其中龙帕(亚诺)古茶园最为集中(约1800亩),另外司土老寨(约800亩)、石嘴老寨(约80亩)、巴飘(约220亩)、么卓、巴来等地也有老茶树分布。
攸乐老树茶的特征:条索黑亮,攸乐山普洱茶比易武要紧结,苦涩比易武要重,回甘较好,汤质较滑厚,有山野气韵。